2017年6月14日下午,第六屆“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一號報告廳舉行。中國著名詩人鄭敏,德國著名詩人揚·瓦格納(Jan Wagners),中國著名翻譯家、詩人屠岸榮獲本屆詩歌獎獎項,并現(xiàn)場接受了頒獎。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到場祝賀并致辭。謝冕、周其鳳等近百位詩人和詩歌評論家、師生齊聚盛會。頒獎活動由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蔣朗朗主持。
第六屆“中坤國際詩歌獎”設中國詩人獎、外國詩人獎和詩歌交流獎三類獎項。此次評獎繼第一屆、第二屆評獎之后,再次設立詩歌交流獎,旨在鼓勵在詩歌翻譯、批評、出版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詩歌翻譯家、批評家、出版家,以促進詩歌領域的相關交流工作。
中國著名詩人鄭敏先生是當代詩壇的一棵“常青樹”。她七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與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同呼吸、共命運,并相互哺育。評委會在授獎辭中評價:“她的詩從一開始就跳出了浪漫主義的世紀窠臼,追求感性和理性、‘詩’與‘思’的高度統(tǒng)一,追求從日常經(jīng)驗出發(fā),在無限拓展的時空中呈現(xiàn)‘智慧的凝聚’。對她來說,詩不僅是靈魂在燃燒中吐出的光和力,也是心頭流過的思想的音樂,是從這思想之流中涌出的生命瞬間造型,是豐富、清明而又玄秘的觀念在沉默和語言的辯證激蕩中凝成的靈動而繁復的圖像。”鄭敏先生的詩與時代的風云變幻,包括她本人在內的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以及她基于內心的種種矛盾沖突展開的歷史想象息息相通,為當代詩歌帶來了重大收獲。
德國當代著名詩人揚·瓦格納曾受邀作為駐留作家旅居美國、意大利,先后獲得多種文學獎項,其代表作《雨桶變奏曲》獲得2015年萊比錫書展大獎,也成為該獎歷史上首部以詩歌體裁勝出的作品。評委會在給他的授獎辭中說:“揚·瓦格納的詩歌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的挑戰(zhàn)和嘲諷,與時代政治和宏大敘事保持了一定距離。他的詩歌青睞傳統(tǒng)主題與風格,詩歌風格節(jié)制而又優(yōu)雅,卻又不乏蜇人的幽默。他觀察書寫大千世界的草木魚蟲,微不足道卻又亙古永恒。他的詠物詩既是與大千萬物的共鳴,也是歷史記憶的掩埋場;提出的是雋永的問題,期待的是當代的回響?!?br/>
著名翻譯家屠岸先生是本屆評獎中詩歌交流獎項的獲獎人。屠岸先生可謂英詩漢譯領域的一棵“不老松”,他于20世紀40年代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并翻譯外國詩歌,1948年翻譯出版了惠特曼詩選《鼓聲》,1950年翻譯出版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上世紀80年代以來出版了多部詩集、文集和翻譯作品。他2001年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彩虹獎,2010年被中國翻譯協(xié)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1 年獲“2011年中國版權產(chǎn)業(yè)風云人物”獎。評委會在給他的授獎辭中說:“屠岸先生的詩歌翻譯準確、鮮明而又不失文學性;先生既能對原詩的意境做出透徹解析,又能延續(xù)其神韻和風格;他堅持以詩譯詩,力求做到形神兼?zhèn)?、異化和歸化的互補與平衡?!?br/>
鄭敏先生、屠岸先生是70余年來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和翻譯領域躬耕不輟的踐行者,也是其風雨沉浮的見證人,碩果累累,實至名歸,此次獲獎是中國詩歌界對他們終身成就的又一次肯定和褒揚。揚·瓦格納的獲獎則進一步顯現(xiàn)出“中坤國際詩歌獎”這一民間獎項開闊的國際視野、不斷擴大的影響力,以及與國際詩歌界的良好溝通。
本次詩歌獎評委會由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謝冕,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詩探索》主編、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吳思敬,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及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會長趙振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劉福春,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唐曉渡,著名詩人、中國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委員林莽,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文學》主編高興,著名詩人、翻譯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西川,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黃燎宇九位學者組成。